3. Java中的Observer模式:Observer和Observable
在大致了解了Observer模式的描述之后,现在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它在Java中是如何应用的。幸运的是,自从JDK 1.0起,就有了专门处理这种应用的API,这就是Observer接口和Observable类,它们是属于java.util包的一部分。看来Java的开发者们真是深谙设计模式的精髓,而Java的确是为了真正的面向对象而生的,呵呵!
这里的Observer和Observable分别对应设计模式中的Observer和Subject,对比一下它们定义的方法,痕迹还是相当明显的:
Observer的方法:
update(Observable subject, Object arg) 监控subject,当subject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Observer会有什么响应,arg是传递给Observable的notifyObservers方法的参数;
Observable的方法: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向该subject注册自己
hasChanged() 检查该subject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setChanged() 设置该subject的状态为“已变化”
notifyObservers() 通知observer该subject状态发生变化 4. Observer模式在Java GUI事件模型中应用
其实在AWT/Swing事件模型中用到了好几种设计模式,以前的JDK 1.0 AWT使用的是“基于继承的事件模型”,在该模型Component类中定义了一系列事件处理方法,如:handleEvent,mouseDown,mouseUp等等,我们对事件的响应是通过对组件类继承并覆盖相应的事件处理方法的手段来实现,这种模型有很多缺点,事件的处理不应当由事件产生者负责,而且根据“设计模式”一书中的原则,“继承”通常被认为是“对封装性的破坏”,父子类之间的紧密耦合关系降低了灵活性,同时继承容易导致家族树规模的庞大,这些都不利于组件可重用。
JDK 1.1以后新的事件模型是被成为“基于授权的事件模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Listener模型,事件的处理不再由产生事件的对象负责,而由Listener负责。尤其在Swing组件中设计MVC结构时用到了Observer模式,众所周知,MVC表示“模型-视图-控制器”,即“数据-表示逻辑-操作”,其中数据可以对应多种表示,这样视图就处在了observer的地位,而model则是subject。  
说明:本教程来源互联网或网友上传或出版商,仅为学习研究或媒体推广,wanshiok.com不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